{}体色由白色、淡黄色、赤褐色,直到黑色不等。但大多种类的体色较浅淡,近于乳白色。 [3]
白蚁为喜温昆虫,分布以赤道为中心,向南北展开,纬度越低,种类越多。其分布范围古北区北界为45°N,新北区为52°30′N,新热带区南界为45°25′S。中国除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宁夏、青海和新疆尚未发现外,其余各省区都有分布和为害。其中,散白蚁分布北界约为40°N,土白蚁为35°N,家白蚁为32°~33°N,堆砂白蚁28°N左右。中国长江以南,种类多,密度大。
白蚁是多形态、社会性昆虫,所有个体都生活在群体之中,大群体可包含100万以上个体。群体成员多态性,分若干类型,通常由工蚁、兵蚁和繁殖蚁组成。
{}2.短翅型(*二型)
短翅型称为补充繁殖型。白蚁群体久居住在一个地方,常造成食料不足,迫使部分工蚁和少量兵蚁离开主群体远去寻食找水。随着时间推移和距离的远离,再加上其它外界因素的影响,结果使它们与
主群体完全失去联系。这时它们即组成小群体,然后群体内部就能产生补充型蚁王和蚁后,而成为独立群体。另外,当原始蚁王、蚁后死亡后,短翅型蚁王、蚁后作为补充出现,延续整个白蚁群体的繁衍。 [1]
3.无翅型(*三型)
无翅补充型蚁王、蚁后(*三型蚁王、蚁后)比“*二型”更少见。在西沙原鼻白蚁和散白蚁群体内发现,在家白蚁群体内也偶有发现。来自不具翅芽的幼虫或来源于工蚁。 [1]
补充繁殖蚁有两类:短翅型(或称成虫*二型)和无翅型(或称成虫*三型)。此种现象在较高级的白蚁科昆虫的巢中比较少见。
{}3.若蚁
若蚁指从白蚁卵孵出后至3 龄分化为工蚁或兵蚁之前的所有幼蚁。有些种类缺少工蚁,由若蚁代行其职能。
产生不同类型的原因
中、美、德等国科学家宣布完成了有个白蚁(内华达古白蚁)基因组测序和分析,在揭示白蚁复杂社会性的分子基础方面获新发现。发现之一是在白蚁基因组中发现四个与精子形成相关的基因家族发生了显著扩增。这些基因在可育的雄性生殖蚁中是上调表达的。在白蚁群体中蚁后和蚁王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多次发生交配,然而在膜翅目社会性昆虫中,生殖行为通常是由蚁后掌控且一般只有单次交配,研究成果为从分子层面上解释这些差异提供了思路。
{}科学家还发现了一些在膜翅目社会性昆虫中参与等级分化和生殖分工相关的基因家族在白蚁中也表现出了相似的特性。发现一些像卵黄蛋白原、保幼激.素之类的调控因子,它们在白蚁的不同等级中的表达有显著的差异。同样的基因表达差异也存在于其他社会性昆虫的等级调控中。
区别蚂蚁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把白蚁当作蚂蚁,或俗称“白蚂蚁”。实际上白蚁和蚂蚁在昆虫纲的分类体系中,它们分属蜚蠊目和膜翅目的昆虫。
{}白蚁的食物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活体植物:许多种土栖白蚁都能取食植物的根、茎,尤其是幼苗、嫩茎和根部
(2)含糖量高的干枯植物 :纤维素在白蚁全部食谱中,占有较其重要的地位,许多种白蚁不仅取食**木材和干枯植物,如蛀食枯死树桩、枯枝落叶和被木材腐朽菌寄生的枯木。黑翅土白蚁和黄翅大白蚁还取食晒干的牛粪。除此之外,白蚁还能取食各种含纤维素的加工产品,象纸张、布匹等。
白蚁对纤维素的消化与吸收:白蚁虽然取食大量的纤维素,但是光靠白蚁本身并不能完成消化纤维素的全部过程。除白蚁科以外,其它白蚁肠内都含有数量很多的单细胞生物,其中包括了原生动物的四个纲(鞭毛纲、肉足纲、孢子纲、纤毛纲)以及细菌,已定名的有300多种。这些微生物与白蚁是共生关系,只有依靠这些微生物的协助,才能使纤维素消化转变为白蚁可以吸收利用的物质。